地貌类试题的立意与解题思路(气候与地貌)

知识梳理 | 2024-11-30 14:37:33 | 111
写在前面:

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,学生反映最大的是:课能听懂,模拟会做,大考蒙圈。存在一些“教学分离、学考分离”的现象。日常教学的常规:先讲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,然后前些年的高考试题展示和评讲,再然后做些模拟练习和评讲。最后到了大考,以前的一套,尤其是很新的试题,几乎好像没有一点作用。

本系列文章,主要从命题的角度,从试题的立意、基本地理素养、核心信息的提取、答案的组织和整理等方面,初步探讨试题的来龙去脉。

一线的地理教师,缺乏或者研读最流行的地理论文的能力和时间有限,本文更多地从各类试题入手,进行探究。

我们首先从地貌开始

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、水圈、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的形态,且在不断的变化之中。地貌是四大圈层中,最易形成的地理景观的圈层,具有极强的场景性。在目前的高考命题中,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,是高考的常规素材之一。地貌是自然环境的综合产物,且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因此,试题具有多向伸展关联,综合性强,与其它内容相互嵌套。

一、基本理论:地理环境的整体性

自然环境各要素如:大气、水、生物、土壤、岩石及地貌等各要素组成。这些要素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,形成一个整体。当自然要素受到干扰时,整个地理环境也会产生相应变化。

因此,我们,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树,构建知识体系,强调知识结构化、逻辑化和条理化,为命题的原则提供明确的思路。

二、要素类思路及原则——气候
关键词:气候决定外力作用的形式,气候的变化导致外力作用形式和强弱的变化;气候通过植被、土壤等影响地貌的形成与发育。

1、在高温多雨(全年或季节性)的地区:

物理(机械风化作用)弱,化学溶蚀作用强。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多含铁、铝的氧化物,形成红色的外壳。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,沟谷地貌发育,在可溶性(主要是碳酸盐)岩石,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。在流速减缓的地区,常发育流水的堆积地貌。这些地区,一般植被茂盛,对地表流水的侵蚀有一定的削弱作用。一旦,森林遭到破坏,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增强。

2、在干旱地区:

气温日、年较差大,岩石的物理侵蚀强,风化物棱角分明。风力大,植被覆盖率低,风力的侵蚀、搬运作用强,形成一系列的风蚀、风积地貌。

3、在寒冷区(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):

低温的天气,决定了冰冻是当地的主要特征(永久性和周期性的)。冰蚀作用和冻融作用是侵蚀作用的基本形式,形成冰川或冻土地貌。冰川作用的风化侵蚀物,称为:冰碛物。它们的堆积形成各类的冰碛地貌。

以上的地貌类型,已经在专项的基础部分学习。本文的核心,站在命题的角度,思考,如何探究气候与地貌形成的关系,并且利用动态分析的方法,思考气候的变化,又是如何导致地貌形态的演变,最后,我们可否利用地貌的特点,来推断古气候的演变特征。

案例一: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、或者温度不同导致冰体密度的的不同,或下垫面的变化,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,这些纵横相间的裂隙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,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(如风、太阳辐射等),使得裂缝处冰层融化较快,慢慢的形成一个个耸立的冰塔。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冰塔林,而且还要在中低纬度的地区,高纬度地区的冰川上也不能形成冰塔林。

西藏的冰塔林,图片来自 世界上最壮观的冰塔林;作者:九山行

1.推测高纬度地区冰塔林分布较少的原因。

答案展示:

纬度高,气温低,冰川分布广,但低温导致冰川流动缓慢;纬度高,太阳辐射弱,冰面不易融化;太阳高度角小,阳光不易照射到冰川裂隙,难以形成消融差异。(每点 2 分,任答三点得 6 分)

2.预测全球变暖对珠峰北坡冰塔林的影响:


答案展示:

由于气温升高,冰塔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上升;冰塔林分布面积缩小;冰塔 林融化差异减小,高差减小;随着气候不断变暖,冰塔林最终可能会消失。(每 点 2 分,任答 3 点得 6 分)

附:人教版:地貌的观察的截图:(观察的结果,具体如何表述)


总结如下:

1、高度(海拔与相对高度)/坡度(大小和方向)

2、地貌的形状、面积、空间分布状况。

3、单一地貌、组合地貌、区域地貌,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。

案例二:泥炭丘(Palsa)是在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地形成的冻胀泥炭丘体。内部有一个有冰层和泥炭层交叠组成的“核”,它的形成和发育受区域水文条件、植物群落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。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,近年来泥炭丘加速了坍塌和消失的变化。(本试题无插图,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要求高)

1.简述寒冷气候在泥炭丘形成中的作用。



答案展示:

气候寒冷,蒸发量少,形成冻土层,减少水分下渗,有利于水分积累;寒冷的气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,利于泥炭积累;气候寒冷,冻土之上的活动层所含的水分冬季冻结形成冰核,土壤体积膨胀增大形成丘体(每点 2 分,共 6 分)。

2.说明近年来,泥炭丘加速坍塌的原因。

答案展示:

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冻胀作用减弱,多年冻土层停止发育;气温升高,泥炭丘体内冰核融化坍塌;沼泽地周边水流侵蚀、区域降水以及夏季高温条件下的冰雪融水渗入,侵蚀多年冻土层,使得冻结泥炭土融化(每点 2 分,共 6 分)。

案例三:高考的选择题的展示:

2024 年高考地理安徽卷 7-8 题

答案:C、D   

第二题思路:a1(沙质黄土)—— b1(古风成沙)粒径变大,风力变大,沙漠在西北风作用下,向西南扩张。后期,则相反。

附图:泥炭、泥炭丘



网友评论
What do you think?
  • 0
  • 0
Comments
  • Latest
  • Oldest
  • Hottest
Powered by Waline v3.5.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