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流袭夺二三事

知识梳理 | 2024-12-03 16:41:39 | 144

在大自然的壮丽画卷中,河流之间的竞争与征服构成了一幅独特而震撼的景象——河流袭夺,这一自然奇观揭示了地表水系间微妙而又激烈的互动。当一条河流巧妙地改变路径,截取了另一条河流的水流,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,也重写了被夺河流的故事。这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术语,更是自然力量的生动展现。

一、河流袭夺的概念

河流袭夺又称“河流抢水”。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,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,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,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,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,称为河流袭夺。

二、河流袭夺的形成条件


1.两条河流间的距离不能太远;

2.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;

3.必须一条为高位河、另一条为低位河,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。

三、河流袭夺类型

按形成河流袭夺的内外力作用不同,河流袭夺可以分为主动式河流袭夺、被动式河流袭夺、混合式河流夺等三种形式。

1.主动式河流袭夺:主动式河流袭夺基本上由外力作用造成。是指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,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水系演变现象。

2.被动式河流袭夺:被动式河流袭夺完全由内力作用造成。通常是河流流经谷地的某一段,由于构造隆起,当河流下切侵蚀量小于降升量时,河流被迫改道或向后倒流,注入另一河流中去。

3.混合式河流袭夺:混合式河流袭夺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。该河流袭夺过程较前述各种形式的都复杂,历经的时间也较长,但在不同阶段,内外作用作用则是有先后主次之别。

四、河流袭夺地貌

发生河流袭夺后,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、被夺河、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。

1.河流袭夺后,夺水的是袭夺河,被夺水的是被夺河。

2.被袭夺的高位河上游称为 “改向河”,被切断的河流下游河段成为“断头河”,因为没有水源,久而久之可能会干枯。

3.断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。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。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。

4.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,河流流向极不自然,往往呈现突然转弯的现象,称为袭夺湾,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。

接下来,小试牛刀下吧。

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。距今8万年前,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(下左图)。距今约3.7万年,柴汶河袭夺了沂河,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(下右图)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。

1.图中河流袭夺依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( )

    A.下切侵蚀    B.侧向侵蚀    C.溯源侵蚀    D.溶蚀

2.袭夺发生后,沂河与柴汶河流速、流量发生的变化是( )

    A.沂河流速变快,流量变大    B.柴汶河流速变快,流量变小

    C.沂河流速变慢,流量变小    D.柴汶河流速变慢,流量变大


答案:1.C    2.C


解析:

第 1 题:河流袭夺表现为柴汶河向源头方向延长,切穿山脉,从而使沂河上游改向流向柴汶河。流水的侵蚀作用根据作用方向分为下切侵蚀(使河道变深)、侧向侵蚀(使河道展宽)、溯源侵蚀(使河道向源头方向延长),C正确,AB错误。溶蚀是一种特殊的侵蚀作用,表现为可溶性岩石与水发生溶解反应,被流水带走,不符合本题情景,D错误。故选C。


第 2 题: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,柴汶河的源头向上扩展很多,落差变大,流域面积也明显增大,因此柴汶河流速加快,流量加大,BD错;而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之后,沂河流程变短,源头下移,因此落差变小,流域面积明显缩小,因此流速、流量变小,C正确,A错。故选C。



网友评论
What do you think?
  • 0
  • 0
Comments
  • Latest
  • Oldest
  • Hottest
Powered by Waline v3.5.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