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三节 国际合作

知识梳理 | 2024-05-27 09:15:16 | 236

教材分析:

本节课的内容是地理选择性必修3的结束内容,侧重学习资源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。在学习“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”的过程中,需要引导学生兼顾当今世界资源、环境的基本大势,着眼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学习。这是突破课堂学习难点的关键,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。一些资源、环境本身的特点和全球化的国际趋势,是理解国际合作必要性的突破点。国际合作的形式和作用是课堂学习的难点,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科之外的国际政治经济角度进行理解,特别是借用国际组织和国家主权的知识进行理解。中国在国际环境合作问题上负责任的态度,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,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先前所涉及的知识,是在某个具体环境问题上的合作。本节从总体、全局的角度学习国际合作的知识,为选择性必修3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句点。


教学目标:

1.结合资料分析,理解在资源、环境安全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的途径。(综合思维)

2.结合实例,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具体行动。(地理实践力)


教学重点:

1.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的途径。

2.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。


教学难点:

1.运用图文资料,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。

2.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影响。


教学方法:

问题式教学、举例分析


教学过程:

复习提问,导入新课

播放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播报的一条新闻,我国应越南请求,向澜沧江下游补水,帮助越南及湄公河下有流域沿岸各国缓解旱情,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合作?怎么才能更好的推进国际合作?


创设问题:

1.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合作?

2.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有哪些?

3.在推进国际合作中,我国的主要姿态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?

一、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

1.必要性(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合作?)

(1)有些资源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,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,需要全球共同行动。

(2)有些资源、环境问题具有跨国、跨地区的影响。

(3)在全球化时代,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,在保障本国资源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,都不能以邻为壑,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。

 

2.国际合作的特点和途径(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有哪些?)

特点:

(1)当前资源、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意愿高、涵盖面广、影响面宽、活动频繁等特点。

(2)国际社会围绕共同关心的资源、环境问题,实施了多种途径的国际合作。有些国际合作进展良好,有些国际合作虽进展有限但仍在艰难前行。

主要途径:

①签署公约及履约,

②签署多边、双边合作协议,

③资金援助,

④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,

⑤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。

[教材思考]每种途径的国际合作对保障资源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有什么作用?

提示:

①签署公约及履约,约定了参与国各自的责任与义务,促进参与国自觉进行资源环境保护,促进国家安全。

②签署多边、双边合作协议,对区域性资源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,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,促进互信互惠发展。

③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可以促进参与国在资源、环境领域的开发、保护的能力。

④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,可以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,同时也可促进资源开发、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提升。

⑤资金援助可以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改善民生,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。

 

二、中国在行动

1.主要姿态

(1)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,一向持积极态度,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,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(2)我国已经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、参与者、受益者,逐步变成分享者、推动者、贡献者。

2.主要表现

(1)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、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、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,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。

(2)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、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,已经形成高层次、多渠道、宽领域的合作局面。

(3)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、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,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,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,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,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
 

【案例】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

主要行为:

①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。

②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。

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。

④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。

 

自学窗,学生自学


板书设计:


一、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

1.必要性

2.特点

3.主要途径

 

二、中国在行动

1.态度

2.主要行动


下载课件

提取密码:timu


网友评论